11月16至11月20日,走過四十年、舉辦了十屆的茅盾文學獎,回到了茅盾故里——烏鎮,當代的文壇大家們共赴“茅獎之約”,相聚烏鎮。
當被問到對烏鎮的印象,文壇大家們有感而發,其中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用三個“比我想象中的要……”表達了對烏鎮的真切感受:“我坐著船在這個河道里轉了一圈,第一感覺烏鎮比我想象的要大,第二感覺到烏鎮比我想象的要美,第三感覺到烏鎮的文化、文學氛圍比我想象的要濃厚,所以烏鎮是個好地方,我們以后還會再來的。”這也恰恰反映出這座江南水鄉的獨特魅力。
除了莫言,本屆茅獎獲獎作家也紛紛留下了對烏鎮的評價,那么他們眼中的“烏鎮”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烏鎮的美,美在她的人文底蘊。
“茅盾文學獎是烏鎮的一個驕傲。”《雪山大地》作者、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得主楊志軍來烏鎮后表示,要謙卑地學習這里的人文歷史。
或許是因為烏鎮的水太有靈氣,枕水人家的煙火氣息,茶館里的蜚短流長,街巷早餐鋪前的熱氣騰騰……滋養了文人的性靈,孕育出了像茅盾、木心這樣的大家,為他們的文學創作提供了源泉。
茅盾故居
茅盾先生在烏鎮東柵長大,景區內緊鄰立志書院的一座四開間兩進深的兩層木結構老樓房便是先生的故居,茅盾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小說《農村三部曲》《林家鋪子》等,都是以舊時的烏鎮為背景的。
從烏鎮走出的另一位大家,木心先生,先生暮年在東柵“晚晴小筑”度過,木心故居是一座三進的院子,幽靜的院子極具江南古典園林的氣質,處處彌漫著木心先生的文人風骨。
木心故居
烏鎮的美,美在她的文藝氣質。
“這是我第四次來烏鎮,一到報道的地方就被摁住去簽書。”喬葉老師調侃道,作為本屆茅獎得主中的唯一一位女作家,她的簽名頗為細膩,不僅有名字,落款中還有“烏鎮”之地名,更有一枚娟秀印章蓋上。
某種程度上,烏鎮的氣質是溫婉美好的,在古韻和自然風光之外,更是文化和藝術的交匯之地。
來烏鎮的文青眾多,必打卡的如烏鎮郵局、佳作書局、木心美術館等,現在來烏鎮木心美術館,還將看到由莫斯科國立列夫·托爾斯泰博物館、北京魯迅博物館和木心美術館聯合舉辦的特展“列賓筆下的托爾斯泰”,展期一直到2024年1月9日,愛好文藝的你一定不要錯過!
▍展覽時間:2023年11月11日-2024年1月9日▍展覽地點:木心美術館地下一層特展廳▍主辦:莫斯科國立列夫·托爾斯泰博物館、北京魯迅博物館、木心美術館
烏鎮的美,美在她的歷史沉淀。
“我在烏鎮看見的全是時光,一百年一百年的時光,這些老木頭、老門窗可能早已把幾代人都活沒了,而我們到達老門窗跟前,看到時間是這樣沉淀的。”劉亮程說道。
在烏鎮,每一所建筑,都是一種文化。馬頭墻、水閣樓、屋頂、錯落有致的畫面,美到極致。每一所建筑,每扇門,每根梁,每垛墻,都有許多故事。這些故事,承載著歷史,也承載著希望與未來。
烏鎮的美,美在她的特色建筑。
《千里江山圖》作者、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得主孫甘露說道:“對烏鎮的印象一直是非常好的,江南水鄉枕水而居的感覺,這些年,烏鎮的發展和建設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千里江山圖》作者、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得主孫甘露在文學簽售會現場
烏鎮人臨水構屋,青瓦為頂、木板為壁,人稱“水閣”,孫甘露老師提到的“枕水而居”指的就是由“水閣”改建而成的烏鎮特色臨水民宿,烏鎮也因此被譽為“中國最后的枕水人家”。
在烏鎮景區的西柵老街上,沿街的江南建筑古色古香,靠近西市河一側的多為景區臨水民宿。臨水民宿均是由具有百年歷史的烏鎮民居改建而成,沿著西市河岸蜿蜒而布,客房或面水,或臨街,推窗可賞江南水鄉秀麗風光,出門可跨入西柵大街。
烏鎮的美,美在她的文學氛圍。
文學簽售會現場
“這一周烏鎮的文學氛圍很濃,我們寫作者看到讀者在寒風中排隊簽名,很感動,這也是我們寫作的動力之一。”《回響》作者、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得主東西一邊給讀者簽字一邊說道。
11月17日,茅盾文學周系列活動“作家簽售會”在烏鎮西柵景區昭明書院舉辦,活動當天寒風凜冽,但是依然澆滅不了各個作家點位前排隊簽名的書迷的熱情。
初冬的烏鎮,江南的寒風可不比北方來得柔和,冬天來烏鎮,沒有什么比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羊肉面更能溫暖人心:剛下好的面條淋兩勺醬紅色的湯汁,盛一小碗羊肉,撒蔥花、姜末若干,碼在面上。羊肉酥爛,嘴巴一抿就化,再配上一口勁道十足的面條,最后連面帶湯一碗吃盡,身上的毛孔全部舒展開來,額頭鼻尖冒了細汗,連腳底都變得暖和起來。
烏鎮的美,美在她的無限可能。
在烏鎮,你將遇到各種可能性,不單單是本屆五位茅獎獲獎作家,還有中國當代文壇的各路名家,他們也表達了來烏鎮的感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我覺得烏鎮這個小鎮將來一定能成為譽滿全球的小鎮。”作家畢飛宇第一次來烏鎮發出如此感嘆,“我在街上轉了一圈,有好幾處在演依照茅獎作品改編的小話劇,生活真是美好、安寧,但同時也有藝術的氛圍。”畢飛宇老師進入景區后,第一站便直奔去買了“姑嫂餅”、烏鎮烏酒以及打卡了西柵筷子鋪和零食鋪。
此外,還有中國當代作家張煒、河北唐山作家張楚、浙江省作家協會主席艾偉、網絡小說作家天蠶土豆、中國當代作家匪我思存、中國當代作家馬伯庸等來到烏鎮后,均表達了對這座江南水鄉的所觀、所感、所想……
如今,茅盾文學周雖已收官,但文學的影響力還在持續,這場短暫的文學盛會的啟示意義或許在于,有人來過,又有人離開,雖然身體離開了,但精神世界一直被烏鎮的人文氣質很好地滋養著,而這或許就是在烏鎮,來過,未曾離開的原因。
近期江南天氣甚好,不如來一趟烏鎮吧,去打卡作家“同款”江南水鄉,邂逅屬于你的文學故事,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烏鎮獨家感受哦~
來源:潮新聞、愛桐鄉、視頻號文學花邊、現代快報、浙江衛視周末面孔、潮一點ing、桐鄉時間
關鍵字:烏鎮,茅盾文學獎